【美麗日報2021年02月12日訊】習近平9日(週二)主持召開的中共與中東歐國家「17+1」峰會,因6國元首拒絕出席而變成「17-6」峰會,習近平因此顏面盡失。法媒評論說,習提出「17+1大於18」的概念,結果淪爲「17-6小於11」。
「17+1」峰會始於2012年。中共提出「新絲綢之路」倡議後,開始以加強經貿合作為名,將觸角伸向中東歐地區,自2012年起每年與前蘇聯控制的17國領導人舉行高峰會議。
這17個國家包括:阿爾巴尼亞、波黑、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愛沙尼亞、希臘、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黑山、北馬其頓、波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
因中共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並蔓延全球,去年沒有舉行「17+1」峰會,而今年的峰會則定於2月9日在線上進行。往年的峰會均由李克強主持,今年習近平決定親自召集會議。法廣表示,北京此舉旨在藉機向美國新政府展示與17個國家的密切關係。
中共環球時報也發表社評稱,中共與中東歐的關係十分牢固,絲毫沒有受到美國政權更迭的影響。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稱,本次峰會是中共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以來最高級別的領導人會晤。習也在致詞時說,北京和中東歐國家本著「17+1大於18」的信念建立合作架構。
不過,17個國家中,有6個國家的元首沒有出席會議。這6個國家包括來自東歐的北約成員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文尼亞,以及3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法國世界報》週三(10日)評論說,17個歐洲國家中,有6個失蹤了,6國決定只派低層級的代表出席「峰會」。不過,這一冷遇並未妨礙習近平在開幕式上宣布「 17+1大於18」,那人們是不是可以反駁說「17—6小於11」了。
法廣報導說,「17+1」一開始就被歐盟視為企圖分裂歐洲的機制,現在正在失去它最初的光環。此次峰會召開前夕,立陶宛和愛沙尼亞表示,總統和總理無法與會,只能由部長代替。之後拉脫維亞也加入了拒絕出席的行列。
有外交官表示,「17+1」峰會前一天(8日),中共外交官向這些國家施加壓力,要求他們派遣「更高級別的代表」。結果6國元首都沒有參加峰會,這令北京感到驚訝,因為歐盟去年12月底剛與中共簽署了投資協定,並且8日早6點才公開承認本次峰會。
《南德日報》報導說,中東歐國家對中共疑慮越來越重,因此對參與這一機制興趣大減。直到會議快開了,都不知該派誰去。有學者表示:中東歐國家「天真的階段結束了」。
該媒體認爲,對於習近平來說,這是一次重大外交挫折,顯示中共在東歐的分而治之策略正陷入困境,將打擊中共拉攏中東歐的努力。習近平擁有一流的「分而治之」王牌,歐盟曾擔心歐洲會被中共分化,但病毒大流行期間,中共的宣傳使其形象大損(原形畢露)。
報導說,中東歐國家也開始對17+1機制轉為觀望,並對中共沒有兌現其投資承諾而感到失望,貿易不成比例地使北京受惠,且峰會太過政治、缺乏經貿內容也使多位中東歐領導人婉拒出席。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說,這些國家急需外來資金,曾歡迎中共的「一帶一路」,但他們很快發現中共另有所圖,而且中共的外匯正在減少,無力支撐「一帶一路」的大撒錢行為。中東歐國家越來越不相信,北京真的在提供他們最初想要的經濟待遇。
儘管習近平表示,中方計劃今後5年,從中東歐國家進口累計價值1700億美元以上的商品,但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直接在峰會上表示,中東歐國家與北京的貿易存在互惠互利不足的問題。
責任編輯:溫妮